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外医学研究》 > 201118
编号:13766162
脑动静脉畸形病灶周围脑组织中毛细血管病理研究(2)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1年6月25日 刘子科 齐铁伟 梁丰 李雪松 郭少雷 曾琼 谢丽华 兰周华 董广宇 吴春波 杨亚
第1页

    参见附件。

     1.2.2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两组标本以4 ℃ 2%戊二醛与4%多聚甲醛混和液固定,冰壶保存,送中山大学北校区电子显微镜室切片,厚度60 nm,透射电镜观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改变。

    1.2.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3.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。实验数据为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,行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,以P<0.05作为检验水准,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。

    2结果

    2.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毛细血管密度:试验组(7.940 0±1.371 99),对照组(3.558 8±1.039 57),两组数据均呈正态分布。与对照组比较,脑动静脉畸形病灶周围(5~10 mm)脑组织中毛细血管密度明显增加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t=4.571 7,P<0.05)。试验组见BAVM病灶周围毛细血管分布不均,毛细血管密度随离BAVM病灶距离增加呈下降趋势;毛细血管管径大小不一,靠近BAVM病灶处管腔扩大明显,几与小静脉无法区别,见图1、2、3。光镜观察对照组毛细血管分布较均匀,管径大小变化不大。

    2.2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电镜观察发现,试验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细胞膜破坏,胞浆脱落,内皮细胞胞浆“手指样”凸起(图4),线粒体肿胀,毛细血管基膜增厚(图5、6)。另见炎症细胞以阿米巴运动形式从BAVM供血动脉内皮细胞破损处浸润至血管壁(图7)。

    3讨论

    近年研究发现BAVM的发生、发展及其临床病理过程与多种因素(遗传、炎症及血管新生等)有关,但其具体生物学机制尚未阐明。目前较明确的和BAVM发生、发展相关的细胞因子及相关受体有:血管内皮生长因子(VEGF),VEGF受体-2(Tie-2),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(bFGF)、转化生长因子β1(TGFβ-1)、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(MMPs)等。John等[3]认为在栓塞的BAVM血管中,内皮细胞断裂,内弹性膜层保持尚完好,中膜平滑肌细胞存在,外膜中的胶原蛋白束较紊乱,另外BAVM周围的血管也发生明显的改变。陈光忠等[4]通过体视学测量认为和正常脑组织相比较,BAVM周围脑组织的毛细血管直径明显增大。Sonomi等[5]认为围绕病灶的血管是明显扩张的毛细血管网 ......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,详见PDF附件